農業農村部中藥材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在甘肅開展調研
7月19日至20日,農業農村部特色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專家指導組中藥材專業組在甘肅省定西市開展了中藥材生產機械化調研,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總站經作機械處相關同志參加了調研。
調研了解到,甘肅定西中藥材種植面積、總產量均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三大主栽品種當歸、黨參、黃芪種植面積分別占全國的60%、20%和40%,隴西縣、岷縣、渭源縣分別被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中國當歸之鄉”“中國黨參之鄉”,隴西縣黃芪及藏柴胡、渭源縣黨參、岷縣當歸等中藥材機械化生產模式被農機化司推薦為“中藥材適宜品種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與典型案例”。自2019年以來,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連續三年在定西實施中藥材關鍵薄弱環節機具研發項目,截至2022年底,定西中藥材特色優勢產業綜合機械化水平59.41%,居全國前列,為緩解本省中藥材產業“無機可用”和機具缺門斷檔問題,促進中藥材機械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
|
|
調研組觀摩中藥材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
此次調研組先后走訪了隴西縣權家灣鎮西北中藥材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隴西縣村級黨組織領辦農機專業合作社、首陽鎮萬畝中藥材綠色標準化種植基地、渭源縣蓮峰鎮黃芪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定西三牛農機制造有限公司、臨洮洮河拖拉機制造有限公司和定西洪珠農機裝備有限公司,了解了合作社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查看了中藥材等特色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效果和配套裝備研發應用進展,與當地農機技術人員、企業骨干、農機應用戶面對面開展交流研討,為當地中藥材機具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工作把脈問診。據了解,中藥材作為甘肅特色優勢產業,中藥材機械化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支撐鄉村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措施。
目前,甘肅中藥材種植區域正由大田逐步轉向山坡地、路旁、荒地、沙地和林下等區域,道地種、生態種、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等栽培方式將成為未來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大方向,因此對機械化配套帶來嚴峻挑戰,加上中藥材種植品種多而分散,對機械研發配套工作呈現多樣化需求,如急需適用于丘陵山區和林下種植環境的輕便簡易、小型化、通過性好的機具,以及黃芪、當歸、枸杞等大宗藥材專用種收機具等。
|
|
|
|
專家組現場開展交流指導
調研期間,調研組參加了甘肅省農機化技術推廣總站在定西市組織開展的全省特色產業機械化抓點示范現場觀摩培訓活動,來自甘肅省農機化主管部門、全省各市州農機服務中心、推廣站和承擔2023年中藥材等特色作物現代農機裝備集成示范項目的縣及相關企業負責同志近80人參加了活動。主辦方在中藥材科研基地展示了一批成功的中藥材示范推廣的新模式、新技術,在參觀企業介紹了近三年中藥材關鍵薄弱環節機具研發項目成果,在田間地頭對甘肅省中藥材、蔬菜等特色產業種收關鍵環節在用農機裝備進行了作業演示,多種先進適用機具引起了活動代表和當地農民的極大興趣。活動期間,專家組針對各類機具和中藥材生產機械化技術進行了交流指導。
調研組參加甘肅省特色產業機械化抓點示范技術交流培訓活動
7月20號下午交流研討會上,專家組組長、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做了“中藥材生產機械現狀及發展對策”,專家組成員、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機械化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鄭志安教授做了“基于農機農藝融合的中藥材生產機械化—發展思考與案例分享”的學術報告,受到與會代表的好評。
|
|
專家組成員做學術報告
此次專家組調研緊密圍繞甘肅省丘陵山區中藥材特色產業發展重點,與當地特色產業抓點示范和機具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工作相結合,發揮了專家組技術指導作用,推動了中藥材生產機械化技術推廣,促進了丘陵山區富民特色產業發展。